刻.畫

9/7 (Sat) - 10/5/2024 (Sat)

劉書妤、游雅蘭、黃伊萍、洪子惟、李屏宜

展覽日期:2024.09.07 – 2024.10.05
展覽地點:双方藝廊 D2
展覽開幕:2024.09.07 (六) 15:00

双方藝廊將於2024年9月7日至10月5日推出聯展「刻.畫」。此次展覽集結台灣新世代版畫藝術家包含劉書妤、游雅蘭、黃伊萍、洪子惟、李屏宜共五位藝術家的作品,不僅展示傳統與現代版畫技術的應用與創新,同時彰顯對於版畫藝術的未來可能性與深刻理解。藝術家以多樣的創新手法,例如: 紙凹版畫、石版畫以及油印木刻等技法來挑戰版畫的既定形式,展現藝術創作在當代語境下的全新面貌,並且擴展了藝術表達的範疇。藉由藝術家的各自不同的視覺語彙梳理當代版畫藝術的脈絡,引領觀眾進入一場對藝術邊界深度反思與探索。

展覽「刻.畫」旨在為台灣版畫藝術的發展描繪出另一種觀看脈絡。版畫早期演變由宗教繪畫雕版逐漸擴展到生活中更實用的領域,如醫學書籍、戲曲文集、曆書等,並隨之發展成為城市風光、時事風俗等廣泛題材的裝飾性藝術。隨著時代的變遷,當今藝術家不再侷限於傳統版畫的敘事框架,通過跨領域題材、複合媒材與技術的結合,重新詮釋版畫的表現形式。融合東西方當代思潮,將個人獨具一格的觀察和思想融入作品中,探索自我與環境、傳統地域文化與當代文化之間微妙的情感刻劃。自1960年維也納國際造型美術協會會議中訂定了版畫的定義,強調版畫為限量複數作品的重要性,因此作者會簽上署名與版數,爾後成為藝術市場依據的機制。如今版次複數性的概念不再是唯一的準則,單幅版畫在創作領域逐漸引起關注與討論。藝術家試圖透過再詮釋傳統技術,挑戰版畫作為複製品核心角色的傳統觀念。探索當代藝術對版畫體裁獨一性和個體價值的重視,重新定義了版畫在當代藝術中的角色。
劉書妤利用紙凹版技術,將日常中常見的建築元素、城市景觀和社會現象拆解,去背化再重新組合,以可拆解和組合的方式強調個體元素在生活中獨立、和其在群體中所扮演的角色。這種拆解與組合的過程,不僅是對物理空間的重新詮釋,更是對城市文化和社會結構的深入探討。游雅蘭的作品描繪了日常生活中難以用語言精確表達的內心情感。表現形式多以單版複刻、油印木刻的方式,利用木板特有的肌理紋路,雕刻出彷彿超脫塵世的幽美境地。這些紋理記錄了時間流逝中的情感變化,凝縮了當下的記憶,展示了每個瞬間不可復返的特質。黃伊萍運用石版畫技術探索人與空間的關係與連結。她通過斑斕而幽微的色彩,巧妙地捕捉了空間的多層次性和動態變化。這些作品不僅強調了個體在空間中的感受,也深化了對空間變化的理解。她的創作不僅是單純的空間再現,更深入探討了人與空間之間的互動關係,呈現出豐富的視覺和情感層次。

洪子惟的創作顛覆學院主流的紙凹版技法,僅利用尖錐刻畫出自然純樸的線條,將其印刷於透明輕薄的紙張,紙下則置放自己蒐集的鄉土月曆紙。曆紙上古拙雅趣的圖像與作品畫面相映成趣,展現從學院主義邁向民間文化之間的轉變。她的作品汲取民間和宗教藝術的靈感,重新詮釋家庭物件與吉祥符號,呈現對家和美好生活的深刻思索和回憶,引導觀者探索感官的觸動和情感的共鳴。李屏宜擅長使用木版刻畫一版多色的手法,以細緻而溫潤的色彩,展現情感投射、自然觀察和潛意識幻想。將一般不為所見的創作載體「版」與紙本並置成為作品的一部分,創造出「鏡像風景」。作品一半是木版隨著單版複刻手法的層層刻痕,展示了自然景色的淡雅與深邃;另一半紙張上則堆疊印製出來的飽滿景緻,顛覆了傳統版畫的複數性概念。在削除與堆疊的過程中形成了虛實之間的相互對話,鏡像出相異質感的寧靜恬淡。

本次展覽匯聚了五位台灣新世代的版畫藝術家,以傳統技術為基礎,運用多元創作方式挑戰了版畫的表現形式,以及對藝術價值的提問。藝術家通過技法和媒材的創新實驗,不僅突破了傳統版畫的界限,更展示了他們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獨特創新精神。作品從不同角度詮釋了版畫的可能性,涵蓋了從細膩的情感表達到複雜的視覺實驗,反映了藝術家對現代生活和社會議題的深刻洞察。展覽呈現新世代藝術家如何在傳統技術和現代理念之間尋求平衡,並開創出屬於自己的藝術風格,重新定義版畫藝術及其價值。